在6月12日落幕的2022年第八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,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代表队喜获佳绩!
初赛第一阶段,商学院“团队名称已存在队”(队员:董琦,邹彬,陈莹,梁文婷,白婷,指导教师:芦笛)和“风险偏好组”(队员:程豪,李淼,李玥欣,王瑶,孔誉绮,赵一璇,指导教师:张淑惠,芦笛)2支MPAcc研究生团队分别以西北赛区第一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晋级全国百强。而在第二阶段比赛的激烈角逐下,“团队名称已存在队”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荣获全国三等奖,创造了陕西师范大学在此项大赛上的最佳成绩。
本期我们有幸请到了“团队名称已存在队”的同学,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参加本次案例大赛的心得和收获~
团队介绍
指导老师
芦笛,女,管理学博士,副教授,任职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与会计系,硕士研究生导师,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访问学者,曾多次带领队伍进入案例大赛全国百强,为本次案例大赛“团队名称已存在队”的指导老师。
参赛学生
董琦,2020级会计硕士,担任队伍队长。
邹彬,2021级会计硕士。
陈莹,2021级会计硕士。
梁文婷,2021级会计硕士。
白婷,2021级会计硕士。
首先恭喜你们一路披荆斩棘,乘风破浪,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,你们觉得这次比赛给你们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团队协作能力。案例的撰写需要每位队员全力以赴并发挥自己的特长,仅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,这期间还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,不断交换想法,从队员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你们在团队合作中是怎么分工的,有什么团队合作经验可以给我们分享吗?
我们将分工细化到每一模块,然后每位队员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去撰写,撰写完成后由其他队员提出意见并及时修改,最后合并成一份完整的案例报告。此次团队合作中,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要及时与队友沟通,互相交换想法,这样可以保证案例报告在逻辑上的连贯性,避免出现内容割裂的情形。
本次案例大赛历时三个月,想必你们也付出了很多努力,你们是如何协调与自己学业研究的时间冲突的?
我们每个人将每天可以利用的时间列出几个板块,由于每位队员擅长不同,所以我们都是发挥每个人的优势,处理问题就会更高效。这样就可以将课程、科研、比赛按照计划合理分配时间。另一方面,每个队员之间都是互相帮助,如果遇到时间冲突,某个队员有事,其他队员就会递补上来,从而不耽误比赛的进程。
在第二阶段参与企业调研的过程中,你们认为与第一阶段相比难度体现在哪?
第一,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发现,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、独特的赛马制度、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企业财报中是难以体现,要在分析中与主题紧扣是比较难的。
第二,由于一些信息的敏感性,所以一些问题的分析深度可能不够,使整个逻辑思维框架是很难搭建和架构。因此第二阶段的研究分析需要更加深入。
在参加决赛案例展示和答辩的过程中,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?
在参加决赛案例展示和答辩之后,我们认为在PPT的制作和展示方面还可以继续优化提高,在观摩其他高校优秀团队的汇报后我们发现,比赛展示的PPT还可以在保证学术性的基础上更加精美和创新。另外,因为是第一次进入决赛,缺乏经验,我觉得我们还可以不断提高我们汇报案例的能力。
在撰写案例的过程中,你认为写好一篇案例分析的关键是什么?
一篇好的案例分析首先要找准案例分析的切入点,因为案例大赛是有主题的比赛,如果在撰写案例报告的过程中没有找准切入点,很有可能在撰写过程中有所跑题。
其次,案例分析一定要结合企业的数据(如年报)相结合,并且与行业进行比较进而找到企业的问题与优势,不能单纯的进行文字分析,没有数据支撑的分析会很主观。
最后,分析的角度一定要参考不同层面,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、投资者、竞争对手、供应商、客户等。
通过这次比赛,你们有哪些经验和建议可以给商学院的同学分享的?
一方面,平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,比赛各个阶段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作为支撑。
另一方面,团队成员团结协作、密切配合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最后,积极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至关重要。长达三个月的比赛离不开芦笛老师的长期悉心指导,在每一个拿捏不准的关键时刻,及时询问老师的建议,往往能更快速高效地找到破题点。
祝贺以上获奖团队!希望国际商学院学子能够不断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,在今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,提升国际商学院MPACC专业的实践拓展能力。